教授、燃烧能源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20013;?#26426;械物理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航空宇航系戈达德(Robert H. Goddard) 讲座教授(该讲座是纪念美国现代火箭技术之父戈达德博士而设立),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能源部燃烧能源前沿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主任,国际燃烧学会前主席,在国际燃烧领域享有盛誉。 曾获多个具代表性的组织,包括美国航空?#25945;?#23398;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美国工程教育学会及燃烧学会等颁发的多项杰出科研奖、教学奖及论文?#20445;?#24050;合作发表国际期刊论文400多篇,论文总引用达7000余次,H指数高达47,并于2000年被国际文献资料库「ISI知识网络」誉为工程界中全球最常被引述的百名科学家之一,2008年被路透社誉为能源燃料界最常被引述作者;2000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20013;?#26480;出校友?#20445;?007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杰出校友奖。
教授美国?#30340;?#23572;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机械工程专业博士(2006)。其后分别在?#30340;?#23572;大学机械和航空学院做博士后工作(2006.01-2007.12),在美国ANSYS Inc.担任流体专家 (2008.01-2010.05),在美国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General Electric Global Research)担?#20301;?#26800;工程师(2010.06-2011.08), 在美国?#30340;?#29380;格大学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机械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 (2011.08-2013.08)。2013年3月起在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担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燃烧和能源科学, 包括包含详细化学动力学的?#20174;?#27969;大?#24515;?#25311;、湍流燃烧模型和算法的开发、?#22836;?#21160;机燃?#23637;?#31243;和污染物排放的数?#30340;?#25311;。为高仿真度数?#30340;?#25311;(high-fidelity CFD)发展了新的湍流燃烧模型和算法。所开发的一系列燃烧模型和算法在商业CFD软件如 ANSYS FLUENT, STAR-CCM+等中有广泛应用。共发表期刊与会议论文60多篇。担任多个学术刊物和会议评委, 是Combustion Theory and Modelling 的编委。曾于2008年获国际燃?#25307;?#20250;授予的Bernard Lewis Fellowship 奖。
教授孙超: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和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2006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博士,2009年 至2015年期间,在荷?#32426;?#29305;大学应用物理系任教,2015年入职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孙超从事流体力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相湍流、湍流减阻、湍流传热,以及液滴和气泡等。他应邀在“第十五届?#20998;?#28237;流大会”和“第十届国际多相流大会”作大会特邀报告。现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的副主编,《Journal of Turbulence》编辑,《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998;?#34892;编委,以及《Experiments in Fluids》的顾问编委。
副教授Damir Valiev obtained his PhD from the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TH), Sweden, in 2008. Subsequently, he held postdoc positions at Ume? University, Sweden, and at Combustion Energy Frontier Research Center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also working as a long-term visitor at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Livermore. Since 2014 he works as a senior research engineer at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Ume? University, Sweden. In 2016, he joins the Center for Combustion Energy and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at Tsinghua University.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20 papers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including Combustion and Flame, J Fluid Mech, Phys Rev Lett, Phys Rev E.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model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mbusti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dynamics of premixed flames, deflagration-to-detonation transition.
教授教授,长期从事流体力学基础研究。在湍流的物理机制方面,重点在基于拉格郎?#23637;?#28857;(即从跟踪流体微团的运动着眼)研究湍流流场的能量传递机制,涉及湍流混合与扩散,流体几何构型在湍流流场中形变,湍流场不可逆性的表征,?#32422;案?#26434;流体湍流流动中的能量传递等。现阶段研究兴趣包括湍流的物理特性,尤其是非稳态、非均匀、各向异性湍流的物理特性及其模拟;复杂流体(如?#26725;?#39039;流体)的湍流流动;相变及燃烧放热等与湍流间的相互作用等。在两相流与颗粒流研究方面,着重于弥散相(颗粒相)的运动规律及其连续介质力学描述,以及粒子在湍流流场中的动力特性。曾担任New Journal of Physics的客座编辑主?#21046;洹?#31890;子在湍流中的动力学”特刊(2012-2014)。